
【文/观察者网 林铃锦】

垫底的常州队,从苏南小透明到意外“顶流”
七轮比赛结束,常州队居然一个进球都没拿下!积分榜上稳稳垫底,保级大战已然到了生死时刻。从苏南的小透明变成顶流,靠的是啥?自然是遥遥领先的“输球记录”和全程无效进球的“黑洞表现”。昨晚(20日),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,常州队主场0比2再次不敌来访的徐州队。球队拼了命挽尊,但连单刀破门都差点意思,脚下功夫还是不够硬。这状态就别提积分翻身了,倒是让不少人开始调侃,这支队伍只怕真要把名字中“常州”两个字的笔画都快守不住了。绿茵场上未见锋芒,但背靠“制造业基因”的常州早早在经济层面赢了一大局,新能源产业金字招牌闪亮成“万亿城”,领跑全省。而这常州,居然是江苏面积最小、人口最少的城市!这个“苏超”里的小透明,能让你琢磨出不少独特魅力。一起看看这座城市究竟藏了多少底气。
“恐龙”从哪来?专属常州的“龙缘”故事
说到常州,总绕不开“龙城”的名号,光是名字都自带霸气。但热闹的中华恐龙园,国内最大的恐龙主题乐园,竟然不是因为这里出土过恐龙化石!你没听错,这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设定背后,是常州人脑袋灵光,“无中生有”玩出了城市品牌新高度。故事得从1996年的第四届世界地质大会开始,当时北京收了不少化石捐赠,为了保存这些远古遗迹,地矿部打算建设一批地质展示基地。常州抓住了机会,与其龙文化基因一拍即合,硬是把恐龙与“龙城”的千年传说捆绑了起来,中华恐龙馆就这么诞生了。别以为“龙文化”是现代赶时髦,常州的“龙缘”远得惊人,三星村里出土的龙形骨器,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,这可是江南地区最早的龙形器物。翻开常州古籍,齐梁二朝君主萧氏把此地视作“郡望”,甚至传出了“六龙入寝”的传奇,这才有了“龙城”的称谓。不止传说,“常州”篆字都有讲究,“州”字的六条反“S”型线条如同龙游长龙,乾隆爷南巡题写的“龙城象教”更是官方盖章。从过去的龙典故,到今天满城都是龙纹路,常州人把龙送进了节庆、街巷和日用生活。明明没恐龙化石,这座城市却狠仗“龙”文化翻了身,有文化底气就是这么有趣。
“江南第一燕”的工业骄傲,龙城的敢为天下先
常州的故事绝不止龙文化,这座江南小城,工业血液早已流淌了一个世纪。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,到后来产业协作的“十六龙共舞”,龙城靠实力兑现了“敢为天下先”。清末民初,常州出了个响当当的人物——盛宣怀,这名常州籍实业家创了十一项中国第一,从轮船招商局到北洋大学、从中国通商银行到红十字会,盛老爷子把“第一个”玩成了职业习惯。盛宣怀的名字响亮,常州的硬实力也不怂。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曾喊出“江南第一燕”的诗句,扛起了时代精神。进入20世纪,沪宁铁路让常州工商业迎来大爆发,纺织、电力、粮油加工轮番上阵。新中国成立后,常州走出了一条“以农保工,以工带农”的路径,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和化肥生产,把农业需求转化为工业扩展的契机。到了60年代,常州的灯芯绒正式打响“工业明星城市”的名号。灯芯绒产业实现工序协作的“纵向龙”,从纺纱到印染,11家工厂无缝链接,质量和品种越做越硬,年产量从不足一千万米飙到三千多万米,有50多个国家抢着买。随后“龙”模式轮番开卷,从灯芯绒的“纵向龙”,到拖拉机零部件协作的“跨业龙”,再到塑料产业的“横向龙”,常州靠产业协作玩转了工业底盘。70年代“十六龙共舞”,这才有了“工业明星城市”的封号。靠创新吃饭的常州,规模可以不大,但精致不能少。
“新能源之都”,从苏锡无常到耀眼万亿城
如果说过去常州凭工业协作模式闯下一片天,那进入新能源时代,这座小城干脆放胆逆袭了。能源革命刚露苗头时,兄弟苏州无锡还在看风头,常州却早早折戟新能源布局。2009年,常州果断加入“十城千辆”试点,2013年更是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核心,瞄准发展方向,扶持资金占比直冲15%。这一决策,精准且果敢!更狠的是,常州几笔重磅操作,直接让产业集群迅速成型。抄底拿下中创新航,搭上理想汽车,再牵手比亚迪,仅仅十年时间,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7600亿元,占据全市GDP万亿里的大头。工信部直接授予“中国新能源之都”名片,说常州就是看江苏新能源顶流。更有意思的是,常州靠着人均优势、产业爆发,竟在苏锡无常夹缝里完成绝地反杀,GDP增长率甩开苏州和无锡,把“无中生有”玩成了高光逆袭的案例。凭着工业制造体系的完备性,常州实现了“隐形冠军”与“小巨人”的扎堆,从灯芯绒、化工到新能源,龙城迈向了“专精特新”的未来。工信部数据摆在这,不光单项冠军强、企业“小而精”,还门类齐全,这就是常州的工业基因。对技术执着、对工艺狂热,都是这座城市散发的工程师精神。常州给你上演一出“一步领先、步步领先”的精彩大戏。靠天吃饭?常州人从来只靠自己做局,眼光、勇气和韧劲才是城市的底色。